position

咨询知识

新房装修的“黑洞”有多深?

  近年来,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购房热潮,“房屋装修”自然也成为购房者一项重大开支。然而,在巨大市场利益的诱惑下,当前装修行业鱼龙混杂,催生诸多骗钱的行业潜规则,已经成为时下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房装修的“黑洞”有多深?
        
  12月2日,在西安市北郊某建材市场,一对年轻夫妇小李和小陈正准备退掉装修新房剩余的几桶墙漆,谁料,购买时价值2000多元的墙漆,此时店方只给退款1200多元,双方争吵中,店老板一句气话才揭出实情,原来差价都进了装修公司和设计师的腰包,小两口这才发觉,自己稀里糊涂地落入装修“黑洞”之中。日前,记者就装修中的“猫腻”、“陷阱”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   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装修公司设置的“价格圈套”
        
    采访中,这对年轻夫妇告诉记者,今年9月份,他们同西安一家颇有名气的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,让该公司设计、装修他们的新房子。起初,他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来到这家装修公司进行咨询,经过初步核算,装修公司拿出的预算报价是2.8万元,还包括免费设计,提供装修主材等服务,面对如此优惠的服务价格,小两口马上就动心了。
  可是,当工期进展到一半的时候,小两口才发现,报价中的主材只是木板、水泥之类的基础材料,而真正装修所需的表面材料,才是装修工程的大头开支。由于基础工程已经完成,小两口只能听从设计师的安排,当初停留在设计图纸上的美丽梦想,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喂不饱的“吞金兽”,装修开支从5万涨到了8万元,最后竟然突破了10万元。原来,装修公司的低廉报价,都是用来套牢顾客的“价格圈套”。
    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设计师手中的“回扣陷阱”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在整个装修过程中,为小李和小陈服务的装修设计师,始终显得超常的敬业和热情,从起初的设计装修方案,一直到工程的每个进料环节,设计师都认真把关,尤其是购买贵重装修大件材料时,设计师肯定到场把关,帮着小李和小陈选择样式和花色,还卖力地跟老板讨价还价,看着设计师不厌其烦地忙前忙后,小两口打心眼里感激这位“热心人”,多次好烟好饭的款待人家。直至装修结束,小李和小陈自己去退货时,才发觉落入另一个“回扣陷阱”之中。在采访中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装修设计师告诉记者,她所供职的是一家知名装修企业,拥有近百人的设计师队伍,可他们设计师的薪金却很低,只有靠介绍客户购物拿回扣才能赚钱,这在装修行业早已是不成文的规矩。
  不论在哪家建材市场,只要证明自己是哪家公司的设计师,不管跟老板认识不认识,只要带着顾客进店购物,事后都能拿到货款10%的回扣,一些跟设计师熟识的建材商,甚至能够给出20%的回扣额度,当然,这些钱都是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。
   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装修施工中的“转包猫腻”
      
    说到装修的话题,最重要的还是现场施工环节。如今,许多装修公司的施工现场,乍一看都很正规,施工人员统一着装,施工现场张贴着各种管理制度,无不体现公司管理的严谨和规范。然而,一些行内人士反映的情况,却令人感到不安。采访中,一位多年从事家庭装修行业的工队老板告诉记者,眼下,许多装修公司都看似拥有雄厚的施工力量,实则不然,很多装修公司都是找到工程后,才四处召集施工队伍,租赁机械设备,然后略加包装,看似雄厚的施工力量就有了。类似小李和小陈夫妇这样的家庭装修工程,一般情况下,装修公司拉到生意后,就会直接转包给合作的施工队,然后从客户付款中直接扣除管理费,基本占工程总造价的15
%,剩余费用才能用于客户的装修项目。因此,转包施工队为了有利可图,就得拉拢设计师诱导客户加大投入,继续对客户层层盘剥。举个简单例子,目前西安市装修施工价格中,墙面做乳胶漆处理的,装修公司一般报价每平方米30至50元不等,而施工人员每平方米的薪酬,一般都在10至20元不等,因此,仅人工费用一项,最终能够真正用到装修上的钱,还不到用户实际支付的一半。
   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何防范装修“潜规则”?
   
    针对装修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,一些业内人员向记者透露,当前装修行业普遍存在大量“吸金黑洞”,诸多从业者通过不正当手段,大肆坑骗消费者利益等现象,在行内却被视为正常行为,早已形成维护利益群体的行业“潜规则”。对此,受访的一位装饰公司负责人表示,目前,家装行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,就拿设计师私拿回扣一项,作为企业层面也是坚决反对的,但这种行业“潜规则”十分隐秘,单凭行业自律很难有好的对策。
  记者在西安室内装饰企业管理部门了解到,今年以来,仅西安市各类室内装饰企业就达2000多家,产值逾百亿,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,随着《室内装饰管理条例》的颁布与实施,室内装饰行业的管理已经步入规范化、法制化的轨道。目前,就家装行业中存在的问题,装饰行业内部开始大力推行“两证一卡”制度,以及家庭装饰合同示范文本等措施,不仅保证了消费者合法权益,也给消费者保修提供了凭据。今后,消费者寻找装修企业时,一定要了解企业是否遵循相关规定,一旦出现侵权行为,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投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报记者  程刚)